今天是父親節,也是我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父親節~
在我心目中父親是一位平凡的英雄,小的時候在家不常看的到他的身影,因為他總是開著他12噸半的卡車載運南橫的農產品出去,大概每天只能見上一次面,晚上睡覺時也不見他回來。家裡能有現在的經濟基礎就是當時他與母親一起努力打拼來的。(父親在南橫公路開鑿時開過計程車載運開路的榮民、公路通後大卡車載運農產品,母親 賣過檳榔、在老家對面國小沒有圍牆時買了冰箱充當過學校的福利社、開過礦油行、養鹿、種芒果、蓮霧、在父親60歲時還去外面與同鄉學做早餐、年肉麵,學成後回來開早餐店、賣牛肉麵)
跟他總是聚少離多,在我去讀軍校後,跟他見面互動的機會更少了。
在一次他大難不死後(父親在南橫公路美蘭部落遇到落石,砸中12噸半大卡車中央,車頭與車尾都像蹺蹺板一樣翹了起來,他在跳車時腳受了傷,所以在家休養),在家前的龍眼樹下聊天,談到他參與了瓦魯班戰役--一車戰4砲的事情,當時我聽得津津有味,我便請求父親在有空時可以寫自傳,遂這本自傳--痕跡就是這樣產生的,父親前前後後大約寫了30多年,前後修改了又修改數次。在前幾年過年時回家,父親拿了兩份公文給我要我聯絡,一份是國防部來函請我父親協助提供資料給電影公司,他們正在籌劃拍攝影片,另一份是裝甲兵學校來函請我父親提供裝甲兵建軍的一些史料(口訴歷史),而這本痕跡也由裝甲兵學校出刊了,目前痕跡的手寫本,由父親贈送給裝甲兵學校惠存,而毛筆字本目前由我請人打成電子檔中....兩個版本大同小異,我想比較大的差別是父親在後期有特別的政治傾向~可能會有些牢騷~我想學校也不便刊出吧!!。
我最佩服我父親的地方是他從不道人長短,在他有生之年從未聽過他說人是非~唯一讓他傷心的是這片土地對他們這群老兵的認同感,他們一生都奉獻給了台灣,但卻無法爭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給予他們的尊重~我想這是他們這一輩永遠的痛。